日似穿梭,转眼潘絜兹先生离开我们已三年。但他引领群芳开创的复兴当代工笔重彩的事业和他那无私忘我的春蚕精神,仍在发扬光大。依稀见他还在春蚕画室的案前泼彩挥毫,或病床上切切与我对语,或又领我重登恭王府的矮墙和大戏台探古巡幽,或在晨露中携我在北海公园赏荷、写生……
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曾说:当今文明世界,资本奸污灵智的现象愈演愈烈,近代人类社会的苦难没有比“心为形役” 、富裕中的贫困所导致的虚伪更令人忧虑。艺术是发扬生命的;虚伪在戕害生命的同时,从根本意义上扼杀艺术。面对欲海滔滔,我们太需要良心,拒绝造作的艺术品和真诚的艺术家。正如被污染的大气需要清新:被破坏的生态需要平衡…… 他在评价潘先生时说:他虽不是一位佛教徒,但他仿佛是一个活的佛陀,一生吃尽了人间的苦难,却给人间贡献了光辉灿烂的艺术。
恩师潘老在病重期间虽不能画,但他仍用文笔写下一片片掷地有声的短文。其中有给我们的教诲和对某一画种的具体看法和指导,以及技法如何运用和须注意的问题等 ,其中一篇历数了在艺术大繁荣的背景下的画界8大弊病:1、疏离生活,源泉枯竭。2、画家素质偏低,修养不足。3、视野不宽,缺乏远见,短期行为。4、趋时投机,见利忘义。紧盯市场,甚至制造伪劣假冒。5、盲目崇洋,端着金饭碗讨饭,到洋垃圾堆里觅宝。6、固步自封,甘当遗老遗少。7、小有成就,便自封大师,欺世盗名。8、:玩艺术,自娱而已,忘了大方向和艺术的功用。曾几何时,全国各行各业,各种场所,工农商学兵,全民卖画,各种手段,各种方式一起上阵,把一个好端端的艺术市场搞得似小摊贩一般,使画廊业一蹶不振,拍卖业一跃从二级市场变成一级市场。而那些潘老所说的“素质不高,欺世盗名,短期行为,趋时投机者”又借势而来,会画一只骆驼就称“天下第一驼”,画了一张龙就称“天下第一龙”,画了只鸡就称“鸡王”,还有“猴王”和“狗王”等等。人们一时间不但被这些“王”弄晕了,也被一些造假者弄得无多适从。
前几日,北京晚报的好友刘建伟先生来画室小叙,在谈及他被采访时发出自己的观点:“正是当前艺术市场的繁荣才让有些不正常的现象出现在正常的渠道里,也正是这鱼龙混杂的现象才使人们擦亮眼睛,锻炼自己的辨别能力,在不正常中寻到正常之所在。”
的确,在此时的非正常状态下,很多如潘絜兹先生之学者型大师,如徐燕孙、陈少梅、吴光宇和刘凌沧先生等却没于相应的市场地位。但时间和历史定会给他们以应有的位置。
说到市场,潘先生似乎从来就没有理会过,师母常和我唠叨:不要向你老师学,人家很多画廊约他卖画,他不给,却把成套的《李白妇女诗集绘》《九歌》等好几套送给这学院那大学,最终将大部分作品捐献给家乡的博物馆。先生也曾教导我不要画写意画只专工笔,我直言:我是职业画家,一无所有,要研究工笔,还要以写养工,还要养家糊口。最终得到了先生的理解和支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先生虽清高但也理解现实,我现在越来越理解老师的教导,创作研究及学术与市场往往是矛盾的,因为目前的市场和大多收藏者也处在矛盾中,懂的人经常是实力有限,有实力的多数不太懂,只是跟着媒体和拍卖指数走,所以有实力的怎能懂你那创作一幅经典的艰辛和学术内涵。
说潘先生境界高,是因为先生“九死九生”,他曾随张自忠将军在1940年的襄河东岸的对日作战中死国(他从战死者的人堆里爬出得生还)。在莫高窟藏经洞临摸壁画的木梯上摔下晕死,从早晨到夕阳西照进洞窟中才复活。八十年代初,被摩托车撞死过,康复后形成脑软化。去日本参加自己的展览开幕式,胃部大出血险留东瀛。第一次的脑血栓,险亡六院,转广安门医院又得寿十余年……
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张将军劲旅所属的抗日英雄,能有考虑市场心思?他把余生全部放在了振兴中国工笔重彩艺术之上,放在了培养后人之上,放在了永不停顿的艺术探索和推陈出新之上,放在了著书立说的理论倡导之上。潘先生自己说:我童年受乡间年画和寺庙壁画的启蒙,初中学吴友如,学过改七芗和费晓楼 ,学过陈老莲和任伯年,在徐燕孙先生的指导下上追唐宋,直至敦煌,始崇顾恺之、张僧繇、阎立本和吴道子。综上所有,才成就了这一面中国当代工笔重彩的旗帜。
有人要问,如果这种现象任其发展,中国的正统艺术和真正的有分量,有价值,有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是否会断绝了?是有这种危险,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才能显现出这些艺术品的真正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质,以及艺术家的高尚和可敬。也正因如此,才显出潘絜兹先生等的甘为振兴工笔重彩的铺路石和春蚕精神之可贵。他的这种榜样的精神会激励我们为在民族艺术复兴中,去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奋力向前。
前几年,一位师出可染大师门下的好友,曾对我说,从现在起,今后五十年或百年,不会再有大师出现了,我当时非但不同意他的观点,还在《工人日报》以问答的形式对这一观点做了理论上的小评。我认为,当前混乱浮燥的艺坛的确让很多人难以成器,这是诱惑太多,很多人坐不住,只在笔墨上作技巧文章,对于诗词和文学的修养方面,书法和阅历方面无心力他顾。但总还有人在默默无闻的专研着,耕耘着。一个时代有代表这一时代的精英。而这些精英标示着这个时代。无论是汉唐的文治武功,魏晋的书法摹崖,宋元的词曲绘画,以至多灾多难的晚清和动荡的民国及抗日时期,都有代表那个时代的骄子,如果没有他们,这个民族就没有了历史。前不久,我的乡兄刘炳森走了,今天我师好友启功先生驾鹤西去,人们都认同他们带走了一个时代,惋惜的同时,也为他们留下的业绩而赞叹。
潘絜兹、启功、刘炳森几位艺坛巨臂,他们不但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学术成就,也无私地发现培养了一批可塑之才,潘絜兹先生就用心智培育了如:罗远潜(广东美协常务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贾冕(原中国艺苑美术设计师、中国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现侨居美国),肖玉田(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政协副主席、承德画院院长)等后继人才,他们都以潘老的为人和治学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超出常人的成就。
我是个祖籍天津武清世代清贫的回族子弟,自幼酷爱绘画,初以年画、连环画和《芥子园》为师。初中得到北京沙河中学张敏儒老师的教导。1972年到北京画院学画,得吴休、王文芳、马泉和彭培泉等老师指教。1978年有幸从师潘絜兹先生,是他的因材施教、点拨善诱,培养出今日的阿里雷公,成就了700百年来回族画家中第一位以伊斯兰细密画手法,表现穆斯林生活和伊斯兰文化的中国穆斯林画家。我常说:我和我的艺术是老师教育的结果,是众多师友帮助的结果,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在恩师仙逝三周年之际,我谨以随笔表达对恩师的一片思念,愿他在天际永享福安。为昭示先生生前对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关切和憧憬,特将潘老的15点艺术主张抄录如下:
1、 东方神韵,时代精神。2、取汉唐之雄大浑朴,唐宋之灿烂精严,现代之缤纷光彩。3、线与色融为交响。4、发掘线的潜力,色的潜能。5、墨分五彩,色分五彩,色相无穷,变换亦无穷。6、色有彩才能活,活色生香。7、时代呼唤力作,呼唤精品。力作者:感染力、说服力、震撼力;精品者: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8、团块解决结构,组合解决时空,技术解决形神刻化(画眼,细加工处)。9、要有吃螃蟹啃硬骨头的勇气,敢碰重大题材,弘扬中华精神,表现大时代。10、推陈出新,是继承传统,更是开拓,创造新传统。11、多思,思而后行,攻过半矣。12、永不满足,是前进的动力。13、勿迷信名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仁人为师。14、笔工意写,意高境远,工能胜写。15、艺贵独造,不重复古人,不重复自己(旧稿重画要再创造)。
这是一位大师身体践行的经验之谈,也是一位前辈对后人的真切期望,我辈如能按先生的主张努力实践,若能达此境,定能名家巨臂辈出于21世纪。这也是我们今天怀念潘絜兹先生,重温先生的业绩和教诲之所在。
挚友师翁随鹤去,后生弟子乘肩来。遗愿谆谆呈动力,时代画卷后人开。
2005年7月23日于京华拥山书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